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地图 | 联系方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蔬菜种植 > 栽培技术

番茄种植技术

时间:2013-07-09 12:23:17  来源:

 

一、概述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番柿等,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在秘鲁厄瓜多尔,玻璃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番茄的驯化栽培地是墨西哥和中美地区,16世纪番茄还是被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欧洲,18世纪后半叶才开始作为蔬菜和食用。美国1781年开始有食用番茄的记载,但栽培并不普通,直到19世纪,才迅速发展起来。番茄传入我国大约也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明代万历年间,而且也是作为观赏植物。到20世纪初,城市效区开始有栽培食用;在我国作为蔬菜栽培的历史也仅有百年左右。
番茄为高营养蔬菜,主要食用成熟果实,每100g鲜果含水约95g,碳水化合物2.5-3.8g,蛋白质0.8-1.2g,维生素C15-25mg,胡萝卜素0.25-0.35mg及多种矿质元素,除了作为鲜食的蔬菜和水果外,还可制成酱、汁、沙司等强化维生素C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番茄健脾开胃、除烦润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属非酶系统的抗氧化物质,是自由基的清除剂,有抗癌尤其是肺癌和减少心血管发病率的作用。如果每人每天能吃0.2-0.4kg新鲜番茄,就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及无机盐的需求。因此,番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需要量与日俱增。
番茄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普通食用,既是蔬菜,又是水果,在我国各省各地均大量栽培、各地均有大量食用习惯,消费量大。同时,我国种植的番茄除国内消费外,番茄均加工成罐头制品出口、以番茄酱罐头为主,每年加工出口数万吨,番茄汁和去皮整番茄为搭配商品,销量较少。主要出口东南亚、中、近东国家和日本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广东少量鲜番茄销往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
二、类型和品种
1.类型
番茄的种类资源极其丰富、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如以成熟期来分,可以分为早熟种、中熟及晚熟种。但在广东、广西及闽南各地,多以生长季节的不同而分为春番茄、夏番茄、秋冬番茄或冬番茄。而不以早、中、晚熟来区分。如按植株的生长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及无限生长类型。如按果实的颜色可分为大红、粉红及黄色等。如按果实的大小,可分为大果型及小果型。如按叶的形状大小,可以分为普通叶、皱叶和薯叶或者为大叶种及普通小叶种等。
我国栽培的番茄多来自北美和欧洲。经多年的选育形成了自己的品系。我国番茄按成熟期和生长习性分为二类:
有限生长的早熟品种类型:该类型的番茄果形稍小,成熟较早,植株较矮,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顶芽就变成花芽停止生长。
无限生长的中晚熟品种类型:该类型的果实较大,成熟期稍晚,植株高大,顶芽为叶芽可持续生长。
2.主要品种
我国番茄品种很多,但绝大多数为生食和菜用。而出口番茄产品、均为加工成酱或整番茄罐头。加工用番茄品种的特性和生食用品种特性有所不同,所以在发展出口番茄栽培时,一定选用加工用品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情况差别较大。西北和东北地区干旱少雨,地多人少,对加工番茄可选用无支架品种,进行无支架栽培。而在黄、淮和长江流域、夏季多雨,地少人多,如采用无支架栽培,不仅单位面积产量不高,而且果实接触潮湿土壤,会引起腐烂,故均采用简易支架栽培以及支架栽培番茄品种。目前大规模用种,基本没有人用国产的番茄种子,因为产量与抗病性与国外品种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别,作为中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寿光的大棚及大田里,居然没有一粒国产番茄种子,这充分说明,我国育种业任重道远!不过作为介绍性文章,老张还是简单的介绍下国产番茄的主要品种。

①新番4号番茄:新疆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加工番茄专用1代杂种。自封顶生长类型,果实长圆形,红色,单果重71.4g,果肉厚,硬度好,不裂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5.65%,番茄红素12.63mg/100g,较抗病毒病、晚疫病和枯萎病。早熟品种。适于春露地无支架栽培。新疆各地均可种植。
②罗城1,2号番茄,均由意大利引入,有限生长类型,果实梨形,果形指数1.4-1.5,单果重60-70g。其中罗城1号长势中等,果表较光滑、棱沟不明显,果实鲜红色,果肉红色,番茄红素含量11.73mg/100g,可溶性固形物5.0%,总酸0.44%,果肉质地致密,高度抗裂,耐贮运,风味稍淡、口感沙性。抗斑枯病、脐腐病、易染早疫病,适宜于酱用和整番茄罐头加工用。罗城2号,长势较强,完熟果红色,成熟一致,果表光滑,无明显棱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4.7%,总酸0.24%,抗性较一般,适宜于加工整番茄。
③加州1号番茄:从意大利引入的美国品种。植株蔓性,有限生长类型,长势较弱。果实梨形有尖突,果形指数1.5,单果平均重60g左右,果表光滑无棱沟,果实红色,成熟期一致。抗裂性强,果肉红色种子少。为整番茄和酱用兼用品种。
④浦江1号番茄: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育成杂种一代。植株蔓性,有限生长类型,长势中等。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00g左右,成熟果红色,成熟基本一致,果面较光滑,果肉可溶性固形物1.5%,总酸0.38%,番茄红素9.38mg/100g。较抗病毒病,易感早疫病,不耐贮运。丰产、酱用及鲜食兼用。
⑤浙江1,2号番茄:浙江农科院育成的杂种1代。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7-0.8,单果重100-150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5%,总酸0.37%。其中浙江1号番茄红素6.67mg/100g,抗脐腐病,易感染早疫病,晚疫病。丰产、中早熟,适宜于加工酱罐头。浙江2号番茄红素7.76mg/100g,抗病毒病,脐腐病,斑枯病,对早疫病有一定抗性、丰产,酱用和鲜食兼用。
⑥扬州红番茄:原江苏农学院园艺系育成。无限生长型,单果重50g左右,成熟果大红色,果实卵圆形,不裂果,但果肉较软,不耐压,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5.5%,总酸0.37%,番茄红素7.6mg/100g鲜重。抗病性一般。适宜于酱用加工。
⑦穗圆番茄:广东省农科院育成。植株蔓性无限,生长类型,长势中等。果实圆形,单果重40g左右,成熟果红色,表面光滑,果肉、胎座红色,番茄红素9.8mg/100g,果实抗裂性好、自然条件下不裂果。较抗叶斑病,病毒病。加工去皮容易,果肉光滑细密,但易破裂,种子多,适宜整番茄加工用。
⑧粤农2号番茄:广东省农科院育成。植株蔓性,无限生长类型,长势旺。果实圆形,果形指数0.9,单果重70-90g。果红色或橙红色,成熟基本一致。果肉、胎座红色,番茄红素6.0mg/100g。易破裂,不耐贮运。对叶斑病、脐腐病抗性强,耐热,适宜于酱用加工和鲜食。
⑨红玛瑙140,144,213番茄: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其中红玛瑙140番茄,植株分枝较多,有限生长类型。果实方圆形,单果重70-80g,成熟果鲜红色,着色一致,果肉厚,果实紧实耐压抗裂,可溶性固形物5%以上,番茄红素8.4-10.5mg/100g鲜重。中早熟,适宜酱用加工。可行无支架栽培。红玛瑙144番茄为无限生长类型,果实长圆形,单果重50-60g,成熟果鲜红色,果肉较厚,抗裂耐压,可溶性固形物5.6%,番茄红素10mg/100g鲜重,中熟。红玛瑙213番茄为自封顶生长类型,果实方圆形,成熟果红色,着色均匀一致,单果重60-70g。果皮坚韧,果实紧实,单果耐压力7.84kg,抗裂耐压耐贮运。果肉厚0.8-0.9cm,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5.2%,番茄红素9.7mg/100g。较抗病,早熟品种。适宜于制作番茄酱,切块罐装等。
除以上所述品种外,还有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红杂系列番茄,即红杂12,红杂14,红杂16,红杂18,红杂20,红杂25;江苏扬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育成的简易支架18,鉴18;江苏农科院育成的佳丽矮红,原福建农学院育成的龙溪74;重庆市农科所育成的渝红1号等均属番茄加工一类的品种。
三、栽培技术
1.植物学特性 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一年生草本蔬菜植物。
根:番茄根系发达,分布深广,可伸达2m,但60%的根系分布土层30cm的耕作层中。根系的再生能力很强,移栽损伤主根后,可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使30cm耕作层中的根系增加到85%以上,根系发达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土壤耕作的优劣和整枝程度也影响根系发育,如在良好的条件下,不定根发生后4-5周即可长达100-150cm。
茎:番茄的茎为蔓性或半直立,茎部木质化,分枝能力强,为合轴分枝。每个叶腋均可发生侧枝。直立性番茄的茎杆粗壮,节间短,枝丛密集。蔓生性茎的节间长,茎较软,叶系比较疏,栽培时应立支柱。根据茎的生长高度又可分为蔓生性,半蔓生性和矮生性三类。蔓性生长高度常达2m以上,有时达3m,无限生长。矮生性植株,十分矮小,株高仅30-70cm,节间长度最短的仅3cm,多数具有低自封顶生长习性。半蔓生的株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叶:叶互生,具有小叶,为不规则羽状全裂叶。叶片的形状有普通、皱叶和薯叶;叶色深绿,淡绿或黄色。茎、叶上密,被短茸毛,分泌有特殊气味的汁液。叶片的形状、大小、缺刻疏密,颜色等随品种及环境条件而不同,是区别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花:番茄的花为总状伞形花序。完全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4%-10%。番茄的开花结果习性,按其花序着生的位置,连续着生的能力和主轴生长的特性,可分为两大类:
(1)有限生长类型 又称自封顶,主茎生长6-8叶后,着生第1花序,以后每隔1-2叶着生一花序。但主茎2-4花序后,顶芽形成花序,不能延伸。由腋芽所生的侧枝,也只能形成1-2花序后而自行封顶,因而植株矮小。
(2)无限生长类型 主茎生长7-9叶后,着生第1花序,以后每隔2-3叶着生一花序,主茎可连续向上分化生长,腋芽所生的侧枝也能同样发生花序,因此植株高大。
果实:番茄果实为肉质浆果,其形状、大小、颜色,心室数和附着特征因品种而异。一般果形有圆球形、高圆形、扁圆形、扁平形、梨形、樱桃形、长圆形等,果色有大红、粉红、淡黄、橙黄、金黄等;一般小果形品种的心室数为2-3个,大果形品种4-6个或更多。食用部分为中、内果皮和胎座组织。
种子:种子小,扁平,近圆形,种皮为红、黄、褐等颜色,因表密生白色绒毛,使种子外表呈灰褐,黄褐及红褐等色,千粒重约3-4g。使用寿命3年。
2.生育过程及对环境条件要求
(1)生育过程,番茄的生育过程可分为: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第1片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第1片真叶显露到第1花序显蕾。此期茎叶生长与花序分化同时进行、中晚熟品种在2-3片真叶展平时,第1花序即开始分化,7-8叶展平时,第1花序显蕾。
③开花结果期:从第1花序显蕾到果实采收完毕。其间又可分为:始花结果期——从第1花序现蕾到座果,是由以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的过渡阶段,须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第1花序座果。开花结果盛期——从第1花序座果到果实采收完毕。茎叶生长与开花座果同时进行,开始转向以开花座果为主,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开花结果期内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协调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以延长结果期。番茄开花至果实成熟需30-60天。果实生长至“S”形曲线,即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果实成熟过程又可分为青熟、转色、半熟、坚熟、完熟等五个时期。
(2)对环境条件要求
①温度:番茄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10-30℃温度下生长。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一定差异。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30℃,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幼苗期的适温白天20-25℃,夜温10-15℃,在苗期相对较低的温度,特别是夜温往往能提前花芽的分化,降低第1花序的着生节位和增加每花序的花数,但多心皮的畸形花也显著增多;相对较高的温度,虽然增加苗的生长速度,但往往降低苗的素质。利用苗期番茄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栽培上在定植前,对番茄苗进行适当的低温锻炼,可以提高苗的素质。番茄开花期的最适日温是20-25℃,夜温15-20℃,低于15℃和高于35℃的不利于花的发育和结实。结果盛期要求日温25-28℃,夜温15-25℃,较低的温度果实生长缓慢,12℃以下着色不良,日温在35℃以上红色的茄红素难以形成。番茄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日夜温差,自然或创造在白天接近光温适温,夜间降到最低的适温条件,有利于同化产物的形成、运输和贮藏,因而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②光照:番茄对光照周期要求不严格,生长发育要求充足的光照,其饱和点为7万Ix,低于1万Ix不能正常生长。光照充分,开花座果正常,产量高;光照不足植物易徒长,茎叶细长,叶片变薄,叶色变淡,花不正常,容易落花落果。
③水分:番茄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其土壤湿度,幼苗期为60%,结果期为80%,果实成熟时,若土壤水分过多和干湿变化剧烈,易引起裂果,降低商品价值。番茄要求比较干燥气候,空气湿度宜保持在45%-55%。
④土壤营养:番茄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好,土壤pH6.5-7.0为宜。
番茄是喜肥作物之一,生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据实验报导,每生产5000kg果实,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5-17kg,氯化钾25-30kg,磷酸5kg。施肥时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学速效肥为辅,在施用足够氮肥的基础上,必须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
番茄除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钾、钾外,还需吸收一定量的钙、镁等元素。其中钙素可以提高番茄的抗裂性及防止果实脐腐病的发生。
3.主要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出口加工番茄多进行露地栽培。番茄为喜温但不耐高温又怕霜冻的蔬菜作物,适宜于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上的无霜期内种植。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露地种植番茄一般在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全年无霜,但春季阴雨多、光照不足,湿度大,病害重;夏天高温多雨,又常有台风,只有秋、冬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雨水少,气候温暖,最适合种植,一般8-9月播种,9-10月移栽,11月中旬开始采收,直到翌年2月下旬拉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霜期很长,一年可载两茬。春茬一般11-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中下旬采收,7月中下旬拉秧;秋茬在7-8月份育苗或直播,8月至9月上旬栽植,10月上旬采收,11月下旬拉秧。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寒冷地区,无霜期短,一年只种1茬,3-4月份播种育苗或5月份直播,7-9月份采收,早霜前拉秧。作加工用的番茄多采用无支架栽培。华北南部如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无霜期较长的地区一年可种两茬,春番茄和秋番茄,而以春播番茄为主,则因夏季高温多雨,番茄很难越夏,春播番茄一般1-2月份提前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6月下旬采收,8月上旬拉秧。
近几年来,在云、贵、川高原及南方丘陵高山区,夏季气候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下,则可进行番茄夏季栽培。于5月上中旬育苗,8-10月采收供应,产量高,品质好,对番茄出口创汇有重要作用。
(2)春番茄露地栽培技术
①育苗技术:培育壮苗是番茄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壮苗的标准是茎粗、节间短,叶大而厚,叶色浓绿,根多而健壮。各地都有适合当地情况的育苗方法,现以长江流域较普通的大、小棚多层覆盖,冬春早熟番茄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播种:春季露地早熟番茄的育苗时间各地不一。原则上在露地晚霜过后及早定植,番茄育苗的苗龄,利用冷床育苗60-70天,利用电热温床育苗45-50天。根据这一原则各地有不同的播期,长江流域一般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在9月份以前应作好育苗准备工作。采用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菜园土或稻田土,加充分腐熟的猪、鸡粪等有机肥料或肥力好的无害垃圾和砻糠灰按5:3:2的比例碾碎混匀,过筛,制作成“培养土”。在10月上旬搭建好大棚,平整好棚内苗床,铺上5cm厚的培养土,播种前苗床灌足底水,平整地薄撒一层干细土,播种量一般为5-8g/m2床面。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注意不断搅拌,然后再继续浸泡3-4小时。达到用手摸种子不滑),用湿纱布包盖在25-30℃温度下催芽,有2/3种子露白时播种,或漂洗干净后,不催芽,晾干直接播种。把种子均匀撒播床面或条播,覆盖0.5-1cm细土,稍加镇压,覆盖地膜,保持湿度,提高地温,加快出苗。
苗床管理:出苗前,棚内保持昼温25℃以上,夜温18℃以上,4-6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出地膜,加盖小棚,维持白天20-25℃,夜间10-15℃,超过28℃时要及时通气降温,防止小苗徒长。及时发现、识别和拔除假杂种苗和机械混杂苗。2-3片真叶时1次移苗进钵。营养钵直径8-10cm较好,预先填充营养土。在小棚内维持白天20~25℃,夜间10~15℃,保持苗床湿润和肥力充足。若发现有徒长趋势。除及时通气降温以外,可喷洒20mg/L的多效唑溶液进行控制。为了培养壮苗,定植前要适当降低温度和控制湿度,提高种苗的抗逆能力。
②整地、施肥、定植:
种植番茄地块选择,番茄忌连作,要与番茄或茄子、辣(甜)椒等茄科作物至少要间隔2-3年,这样可以保持地力。又能减少病害。番茄的前茬最好是葱蒜,豆类和瓜类蔬菜,其次是白菜,甘蓝及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与水稻轮作效果较好。
栽培番茄地的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翻冬凌晒垡,春季耙平做畦,高畦栽培,一般畦宽(含沟)1.3-1.7m,其中沟宽0.3-0.5m,沟深0.2m左右。畦向以南北问为好,植株接受光照均匀。
番茄为多次采收的高产蔬菜,整个生育期需大量肥料。总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农家肥的种类很多,其优劣次序是:鸡鸭肥、羊兔粪、马粪、牛粪。人粪尿需与其他肥料搭配施用。无论那种农家肥都必须充分发酵腐熟,不能施生粪,以免烧根和感染病虫害。高畦栽培的施用方法,一般在畦的中央开沟,每667m2施优质腐熟厩肥2000-3000kg及草木灰200kg,并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搂平,在高畦两侧开定植沟,再沟施优质农家肥200kg或复合肥20-25kg。施基肥数量要能保证对番茄生长的需求。
番茄的定植,要在当地断霜后,5~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2℃时,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在清明前后定植。在当地没有晚霜危害情况下,适当早栽,可以使番茄早熟丰产。定植番茄尽量选择无风的晴天,这样可充分利用阳光照射来提高种植畦的土温,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千万不要在雨天及雨后地面仍然泥泞的情况下栽苗,这时土粘在根上,不易散开,不利于根的生长和缓苗。
番茄定植密度要根据选用的品种,有无栽培支架等情况而定,一般早熟品种小架栽培要密些,每667m2栽5000~6000株,中晚熟品种大架栽培,每667m2栽3500~4000株,无支架栽培每667m2栽2800~3200株。
目前生产上已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定植时苗不要栽得太深或太浅,栽苗后及时浇水,地膜覆盖的破膜处,苗的四周用土压严。
③定植后田间管理技术
一是定植至始花初结果期的管理:从定植后到第1穗果始花并坐果。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促进缓苗,适当控制营养生长,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的关系,使营养生长及时转入生殖生长。
在定植后,以浇缓苗水到第1穗果膨大前,一般不浇水,中耕2~3次,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缓苗,增强根系的发育,进行蹲苗。如果遇天旱,土壤墒情不好,午间植株有萎蔫时,可在第1花序开前或开后浇水,但切勿在开花期浇水,以免造成落花落果。
春季露地气温较低,易导致第1穗花序落花落果。为提高坐果率,可在晴天,温度较高时,用12~15mg/kg防落素(番茄灵)涂花或蘸花,以保花保果。
此期还应及时插架绑秧,保持番茄直立生长。一般用竹竿作支架,每株1竿,每生2~3片叶即应用塑料绳把蔓绑缚于竹竿上。
番茄各叶腋都能抽生侧枝 任其自然生长妨碍通风透光,枝叶过茂,落花落果,成熟期推迟。为此,必须进行整枝。整枝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
单杆整枝法:把所有的侧枝全部去除,只留主蔓。主蔓上保留2~4穗果摘心。这种整枝法适宜于早熟密植栽培。
一干半整枝:保留主蔓及第1花序下的1个侧蔓。余蔓皆摘除。当侧蔓结2~3穗果时摘心,只留主蔓生长。
自封顶整枝法:自封顶型的早熟品种,待主蔓结二穗果后封顶,保留第1花穗下的1个倒侧枝结1~2穗果后自动封顶。余蔓皆去。
双杆整枝,保留主蔓及第1花穗下的1个侧蔓,任其生长,其余侧枝全部除去,为双杆整枝,适宜于中晚熟品种大架栽培。
转头整枝法 主蔓结2穗果后,摘心,保留第1花穗下的一个侧蔓继续生长,待侧蔓结2穗果后又摘心,换另1个侧蔓生长。如此循环。该法适宜于中晚熟丰产栽培。
多杆整枝:每株保留3~4个强健侧枝,每枝结2~3穗果后摘心。该法适宜于大架丰产晚熟栽培。
二是结果期管理,即从第1穗果开始膨大到拉秧。这一时期应及时浇水,追肥。充分供应番茄植株所需的水肥需求,保持叶片旺盛的光合能力,保证果实的正常发育。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第1穗果座住后,第1次追肥,667m2施复合肥120kg或腐熟优质粪尿500kg,随水冲入。第2穗果采收后,进行第2次追肥,667m2施复合肥15~20kg。
第1穗果开始膨大后,植株蒸滕量浙大,气温日高,土壤蒸发量也日渐高,需增加浇水次数,一般如遇天旱5~7天浇一次,结果盛期4~5天一水。保持土壤湿润,切勿忽干忽湿,以防裂果。此期土壤干旱会严重影响果实的膨大降低产量。
待采收结束前30天左右,在最后一穗果上留2~3叶摘心,以抑制生长,促进结果。生长的后期,还应及时摘除下部的老叶,病叶,以利通风,减少病虫害。
(3)秋番茄露地栽培技术要点
秋番茄的生长期,气温由高变低 生长期短,病害重,栽培技术难度较大,产量不稳定,用于出口栽培较少。
要种好秋番茄,首先要选择适宜秋栽的品种。品种要抗病,特别是要抗病毒病,并且要早熟,果实生长速度快及转色快,目前可选用红杂12、14、16、18及简易支架,浙江1号等。其次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适宜的播期也不一样,长江流域一般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苗龄25~30天,4~5片真叶的小苗为宜。定植密度每667m2 4500~5000株,每株留2~3穗果即摘心。定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如果在栽培畦上覆盖稻草,麦秸或与高秆作物如玉米或架豆隔畦间作,都能达到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
秋番茄的追肥一般进行2~3次,第1次在第一穗果座果后,每亩施复合肥15~20kg,第2次在第二穗座果后,施量同第1次。如果后期植株叶片发黄,明显缺肥时,可再追一次肥。
秋番茄开花座果前要注意控制浇水,多中耕松土。防止因水肥过多,温度高而徒长。及时插架,绑秧和整枝打杈。座果后如遇天旱及时浇水,果实膨大期要增大水量。后期气温降低,可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如果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止渍涝易引发病害。
秋番茄生长后期如遇低温,可用薄膜覆盖防寒。
(4)冬番茄露地栽培技术要点
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云南南部地区,冬季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终年无霜,较适合番茄生长。尤其是冬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少,其产量和品质均超过春季番茄。冬番茄露地栽培技术要点:一是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尽量选择进口番茄。二是采用育苗移栽。育苗时需搭棚遮荫防雨,苗期注意经常浇水,降温保湿以低龄苗定植。三是定植后除按时认真进行田间管理外,还必须随时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早进行防治,尤其要及时进行青枯病的防治。
(5)番茄露地无支架栽培技术要点
在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较寒冷地区,一年只种一茬,作加工用的罐藏番茄多采用无支架栽培。即不搭架、不整枝、不打杈、不摘心、不绑蔓,番茄任其在地面上生长,结果并获得高产的一种栽培方式。
无支架栽培具有省劳力、省架材、省秧苗、省肥水及果实成熟集中等优点。但由于番茄秧匍匐在地面上生长,枝叶生长茂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容易得病,另外果实直接接触地面部分,易被虫咬,转色差,影响品质。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地区上述问题更为严重。
番茄无支架露地栽培技术要点:一是品种选择 无支架栽培的番茄品种除具备高产,抗病,质优的特点外,还应选择植株顶芽生长必须是自封顶类型,且侧芽生长力强,主侧枝同时开花,结果,座果率高,果皮厚,不易裂果,烂果。果实在秧上挂果时间长而不掉。目前生产上选用的品种主要有红玛瑙213、红杂18、14及新番4号等。二是整地起垄,无支架栽培番茄无论是育苗移栽还是直播,一般都采用垄作,垄高10~15cm,垄面要整平,耙细再播种或栽植。如果是直播,播种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待出苗后按株距在覆盖的塑料薄膜上及时开洞,防止烤苗。无支架栽培番茄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垄距110~130cm,株距30~40cm,每667m2栽2800~3200株,生长势强的中晚熟品种,还要栽培稀一点。三是肥水管理,无支架栽培番茄,茎叶茂盛,单株结果多,栽苗后追肥比较困难,所以肥料要集中作基肥施入,尤其是磷肥和钾肥。一般基肥充足,后期可不再追肥。若发现有缺肥症状,可在第1次收获后进行2~3次追肥。一般结合浇水随水追或株间挖穴施肥。
无支架栽培番茄浇水的次数要比春季露地栽培少,每次浇水要充足。开花座果前要注意严格掌握控水。否则会造成茎叶生长过旺,引起落花。当主茎上第1序果实长到乒乓球大小,侧枝上第1序果实长到蚕豆大小时,开始浇水,以后应根据天气情况,每隔10天左右浇1次水。千万不要在果实转红以后就停止浇水,这样会使果实提前成熟,引起秧果早衰,后期果小或出现空洞等。
4.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主要病害:有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褐色腐败病,番茄菌核病,番茄灰霉病,番茄青枯病,番茄软腐病,番茄枯萎病等。
①番茄晚疫病:本病为害叶、茎和果实。在叶片上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形状不规则,周缘不明显,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褐色。病斑可扩大至整个或大半个叶片,潮湿时,在病健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叶迅速干枯,在茎和果柄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边缘不明显。果实病斑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常作云纹状向外扩展。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果质地硬实,斑面粗糙,不光滑。
本病由真菌致病疫霉侵染引起,发病适宜温度是18~22℃,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即低温潮湿有利于本斑的发生和流行。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内积水,氮肥过多,长势茂密,通风不良,早晚有雾,雨季早,雨水大等均易诱发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菜地种植。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喷洒杀菌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洒1次,共2~3次。
②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有同心轮纹,严重时叶片枯死。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褐色,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发病严重时,引起断枝。果实病部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上生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本病由真菌茄链格孢侵染引起。高温高湿有利本病的发生。气温26~28℃,空气相对温度80%以上,连续多雾多雨,病情发展迅速。如果菜地缺肥,植株衰弱,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降低湿度。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喷洒杀菌剂: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2~3次。
③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一般青果发病较重,被害时多先侵染残留在果实顶端的花柱或花托,然后再向果实延伸。病部果皮灰白色,无明显边缘,后在果面上密生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为害幼苗,引起软腐,上生灰色霉层。
本病由真菌灰葡萄孢侵染所致。病菌发育适温21~23℃,最低2℃,最高31℃,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分生孢子抗逆性强,在室内干燥条件下,长时间(约135天)的保持生活力。植株密度过大,生长过旺,早春多雨潮湿或生长期内低温受冻,均有利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苗床)管理,通风降湿,防冻保温。摘除病果并深埋,减少病菌在田间(大棚内)传播侵染。喷洒杀菌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共2~3次。
④番茄青枯病:本病多在番茄开花期间发生,病株叶片色泽变淡,萎蔫状,多从顶端叶片开始,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萎蔫加剧,并自上而下蔓延。最后叶片不再恢复常态,全株死亡。从发病开始至整株死亡,一般需3~5天,如大雨潮湿,可延长7~10天。此外,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长短不一的疣状突起和不定根。有时在病茎上发生油浸状褐色不规则斑块。病茎维管束变褐色,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黏液溢出(菌脓)。病株根部正常。
本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残体内越冬,藉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扩展,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41℃,最适温度30~37℃,对酸碱度适应范围pH6.0~8.0,以pH6.6最适。土温在20℃以上,病菌开始活动,25℃活动最盛。多雨、重茬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潮湿或久旱大雨,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酸性土壤,伤害根系,最易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发病严重地块,结合整地,增施消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呈微碱性反应。改进栽培技术,深沟窄厢或高畦种植,避免积水伤根。选种适宜本地区的抗病品种。
⑤番茄枯萎病: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下向上变黄,变褐枯死,多残留在茎上不脱落。也有初发病时半边茎上的叶片发黄或半个叶片(以主脉为轴)发黄,另半边叶片正常,但最后整个叶片均发病。为害严重时,除顶端数叶片外,全均枯死。为害轻的,除下部叶片枯死外,其他叶片正常,开花,结果与健株无大差异。病株主根一般正常,少数侧根腐烂。剖开茎部,维管束变褐色。天气潮湿时,茎基部常长出粉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本病由真菌番茄尖镰孢侵染引起,只为害番茄,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也可在土中进行腐生多年,种子也带菌。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蔓延,产生番茄素引起叶片枯黄。最适本病发生的土温为28℃,33℃以上或21℃以下对病害发生不利。土壤含水量高,症状表现发生严重,土壤含水量低症状表现轻微。土壤根结线虫发生多的地块,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播种前床土用50%立枯净土壤杀菌消毒。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间积水。药剂防治: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250毫升,每10~14天灌1次,共2~3次。
⑥番茄病毒病:本病由于致病的病毒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不相同,主要表现三种不同症状。
花叶:主要为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引起,叶面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果呈花脸症状。
蕨叶: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所致。发病时叶背面叶脉呈紫色,叶片向上卷曲,变厚变硬,严重时叶片呈线条状,植株变矮,叶片簇生。
条斑坏死:由几种病原复合侵染所致,病株的叶脉、叶柄、茎秆呈深褐色条状坏死,果实上产生不规则褐色凹陷状死斑,果实畸形,果肉的输导组织变黑坏死。严重时,全株枯死。
本病由系统性侵染的病毒所致。毒源分布普遍而广泛。土壤,种子为初次侵染源,田间操作,人为和机械的接触,蚜虫为害和飞迁,均可再次侵染。此外,栽培管理粗放,肥水条件差,植株生长不良,特别是高温干旱均可造成本病的大流行。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无病田块留种;播种前,种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药液后,按常规方法催芽播种。加强苗床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消灭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蚜虫。
⑦番茄果腐病:本病发生在果实上,尤以成熟果发生较多,初呈淡褐色,无一定形,边缘不明显,果皮皱缩,后期可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软腐,面上发生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
本病由真菌镰刀菌侵染引起,病菌为弱寄生菌,腐生性强,多从果皮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多雨、潮湿发病多。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摘。
⑧番茄脐腐病:本病只为害绿色果实。在其顶端脐部及其附近,初呈水渍状发暗绿色不规则斑块,直径大小为1~2cm,边缘不明显,扩大后为暗褐色至黑褐色,有时可扩大到半个果面以上,由于病部果肉崩溃与腐烂。以及水分逐渐消失的结果,后期病斑表面产生墨绿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腐生菌)。为害较大的果实,病斑外缘绿色部分多提早变红。本病多发生在第1层和第2层花序上果实。
本病为生理病害,主要原因是植株生长期间水分供应失调引起。亦有人认为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导致果实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一般多在雨后接着干旱或前期灌水过多,后期不灌水、发病重。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高温干燥期间,避免使用浓度过高或含氮量过多的化学肥料。喷洒1%过磷酸钙液。
(2)主要虫害:有棉铃虫和蚜虫。
①棉铃虫:以老熟幼虫化蛹在土中越冬,春季羽化成蛾,在棉花或番茄嫩叶上产卵,孵化后蛀入果实为害,并可转移数果。使果实脱落,或虽不脱落,因产生蛀孔和虫粪也不能食用。一年发生几代,夏秋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冬耕、冬灌及田间耕作可以灭蛹,在番茄田间套作甜玉米,可诱蛾产卵,再集中消灭心叶中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掌握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脂加水2000~3000倍液或用BT乳剂250~3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5000倍液等喷雾,共1~2次。
②蚜虫:多在初夏发生,多在嫩叶上群集刺吸汁液。分泌蜜露,使叶片卷缩,生长停滞,并传播病毒病。干旱少雨有利于蚜虫的发生。
防治方法 避蚜;苗床周围清除杂草,可减少虫源。诱杀:在黄色木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高约70cm,可诱杀有翅蚜。药剂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
四、采收、包装和贮藏
1.采收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即青熟期(绿熟果)、果实基本停止生长,果顶白,尚未着色;转色期(顶红果),果顶部由绿白色转为淡黄至粉红色;半熟期(半红果),果实表面约50%着色;坚熟期(红熟的硬果),整果着色,肉质较硬;完熟期(软熟期),果实全部着色,肉质变软。
一般番茄果实全红即可采收,如果番茄果实需长途运销加工时,应在转色期采收,待运至加工地时,果实已后熟达成熟期,正适宜加工。如产地距离加工厂很近,但仍需短途运输和装卸,应在番茄的成熟期采收。即果面80%以上转红或完全着色,肉质尚坚实,风味最佳时采收。如果产地与加工厂很近,番茄果实不需长途运输或装卸,主要加工酱或汁的产品时,亦可在完熟期采收。
番茄采收时,应轻摘轻放,尽量防止机械损伤,采后装筐,立即运往收购工厂交售加工。中、后期采收时,果实多在枝叶覆盖之下,要翻蔓检查采摘,翻蔓宜轻,翻后立即复还原位,以防茎叶和果实受伤。特别是中期高温季节,原受茎叶覆盖的果实,一旦直接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就会得日烧病,不能全红,植株内部枝叶一旦翻出,受强烈日光照射后也会枯黄。
2.番茄出口加工罐头制品原料要求
我国除广东采收选择合格的番茄鲜果,包装出口港澳地区外,多为加工成酱、汁、整个果实的罐头制品出口。
(1)生产番茄酱原料标准要求:番茄果实鲜红,红熟要一致,无青果 或青、黄斑块,茄红素含量高,鲜果茄红素含量在6~7.5mg/100鲜重以上,果肉厚度达6毫米以上,果肉胎座部分为鲜红色或粉红色,种子周围胶状物为红色或橙红色,绝对不能为绿色,果实梗木质化程度小,果蒂小而浅,果脐也小,无畸形果,粗纤维少,种子少,无病虫伤斑,无破损,无裂果。糖酸比合适,风味好,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pH值在4.1~4.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4.8%以上,果胶物质含量高。
(2)生产番茄汁原料标准要求:汁用番茄原料要求与生产番茄酱原料要求基本相同。但要求风味更为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5%以上。要求有更高的总固形物,含量达6%左右,番茄红素含量以7~8mg/100g鲜重以上为好,果汁酸碱度(pH值)在4.2以下,维生素C含量在10mg/100g鲜重以上。

(3)生产去皮整形番茄罐头的原料标准要求:一般要求选择果形较小的,单果重在40~60g之间,果形最好为葫芦形或梨形,整齐一致,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在1.2~1.6之间,较易去皮,去皮后果肉光滑红润,看不到明显的维管束,维生素C含量高,其他与生产番茄酱的原料要求相同。
3.贮藏
(1)加工番茄罐头产品贮藏
经加工生产的番茄酱、番茄汁、去皮整形番茄,一般经过装瓶或装罐这一工艺流程后,立即排气、密封、杀菌、冷却后包装,置于干燥低温处贮藏。
(2)鲜果番茄贮藏
①贮藏特性:番茄为呼吸跃变型果实,其呼吸高峰始于变色期,半熟期达到最高值,此时果实品质最佳,然后呼吸强度下降,果实衰老,完成转红过程。若采取措施,抑制这个过程,就可延长贮藏期。
番茄的耐贮能力与品种有很大关系,用于贮藏番茄,一般应选用果皮较厚,果肉致密,心室少,干物质含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因此,这类品种耐藏性强。一般适宜于加工用番茄品种比较耐贮藏和运输。同时也与采收期有关,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的5个时期中,采收越早,越耐贮藏。贮藏的适温为10~13℃,相对湿度80%~85%,气体成分氧和二氧化碳均为2%~5%,低于8℃会遭冷害,未变色果实不能正常变色后熟,易感病而腐烂。
②贮藏方法:目前常用的贮藏方法有窖藏、冷库气调贮藏、阳畦贮藏、简易气调贮藏等。现将窖藏方法作如下介绍:
窖藏有普通窖藏和常温气调贮藏。
普通窖藏:番茄窖藏是一种简易的贮藏方法,适宜在秋季进行。首先要建造保温性能良好的贮藏窖。建窖的深度取决于当地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北京地区地下1m深土层的平均温度,11月为12~14℃,12月6~8℃。因此,北京地区,在秋冬季采用挖深入地下1m左右的半地下式窖为宜。窖的地上部四周及窖顶覆土厚度应在50cm以上。窖顶中央每隔3m左右设一通风筒,直径15cm。一般在窖的南面开门,窖内应设加热设施。这种土窖,掌握前期通风降温,后期补充加温管理的原则,基本可满足贮藏番茄的要求。
将选好的番茄装在筐、木箱、塑料箱等容器中,装六成满。入窖后码成2~4箱高,底层箱下垫枕木,箱间宜错开码放。或将果实直接堆放在货架上,不要堆放太厚,以利通风散热并防止压伤。入贮后,如外界气温高,应加强夜间通风换气,降低窖温。贮藏期间应经常检查,随时挑出病烂果实。
常温气调贮藏,在窖藏中,也可采用自发气调贮藏方法。将番茄装在筐里,每筐约20kg。在窖内地面上铺置一层0.1~0.2mm厚塑料膜,上面垫一层垫木或砖。在垫木或砖之间撒一层优质的消石灰,用来吸收番茄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避免因其浓度过高造成伤害。消石灰的用量可按番茄重量的1%计算。将番茄筐错开码在垫木或砖上面,可码4~5层。一般每垛500~1000kg。番茄摆好后,用预先准备好的塑料帐子罩住,将帐子的底边和铺在地面上的垫底薄膜四边卷在一起压紧,使整个帐子处于密闭状态。为了防止腐烂,应在帐内加适当的药剂处理。可以在气调帐内放入漂白粉,因为漂白粉在气调帐内吸潮后缓慢分解,放入氯气,漂白粉的用量一般按番茄重量的0.05%~1%计算。方法是把漂白粉用4层纱布包装,每包20~30g,均匀地挂在帐内。有效期为10~15天,要定期更换。塑料帐封好以后,由于番茄的呼吸作用,帐内气体成分会发生变化,氧的含量会因呼吸消耗而逐渐下降,二氧化碳被不断释放出来,因此需要人工调气。帐底放消石灰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一般帐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会太高,在不超过2%~5%时,不必特意调整。但需注意氧的变化,当氧降至2%~3%时,应用鼓风机补充新鲜空气,使帐内氧升高到4%~5%。一般须每天调气1次。气体的检测可用奥式气体分析仪或CH-2型氧,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进行。每隔10~15天应打开帐子检查1次,并更换漂白粉等防腐剂。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蔬菜种植
  • 栽培技术 (品种:30个)
  • 病虫防治 (品种:31个)
  • 食用方法 (品种:17个)
  • 营养价值 (品种:14个)
  • 玉米种植
  • 栽培技术 (品种:33个)
  • 病虫防治 (品种:15个)
  • 食用方法 (品种:10个)
  • 营养价值 (品种:6个)
  • 牧草种植
  • 栽培技术 (品种:13个)
  • 病虫防治 (品种:2个)
  • 饲用方法 (品种:16个)
  • 营养价值 (品种:0个)
  • 草坪种植
  • 种植技术 (品种:3个)
  • 养护管理 (品种:4个)
  • 病虫防治 (品种:0个)
  • 花卉种植
  • 种植技术 (品种:5个)
  • 养护管理 (品种:1个)
  • 病虫防治 (品种:0个)
  • 花卉知识 (品种:2个)
  • 小麦种植
  • 种植技术 (品种:6个)
  • 病虫防治 (品种:1个)
  • 大豆种植
  • 栽培技术 (品种:7个)
  • 病虫防治 (品种:0个)
  • 棉花种植
  • 栽培技术 (品种:3个)
  • 病虫防治 (品种: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