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时间:2012-12-04 11:38:03 来源: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农办牧[2003]13号)
Technical Rules for Establishing Artificial Grassland
(试行)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人工草地建设的各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工草地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930.1-1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GB 6141--1985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1985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3--1985 白沙蒿、伏地肤种子质量分级
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人工草地 cultivated grassland
选择适宜的草种通过人工措施而建植或改良的草地。
3.2 播种材料planting material
泛指用于建植人工草地的各种繁殖材料。
3.3 常规耕作 conventional tillage
指用犁耕翻土地,以及用耙、锄、镇压器和中耕机等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
3.4 少耕minimum tillage
指在基本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项目、作业次数和作业面的一类耕作方法。
3.5 免耕no—tillage
指播种前不实施常规耕作措施,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可视需要进行重牧或刈割)。
3.6 单播mono—planting
在同一地块上,只种植一种(品种)牧草或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
3.7 混播 mixed planting
在同一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3.8 成苗率 percentage of seedling survival
成活苗数占播种种子粒数的百分率。
3.9 中耕 row cultivation
主要是在牧草生育期内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措施。
3.10 基肥 base fertilizer
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施人缓释化学肥料或矿物原粉。
3.11 追肥 top dressing
在牧草或饲料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一般是化肥。
4 规划设计
4.1 地段选择
地势相对平缓开阔,便于田间作业,土壤质地和水热条件较好,适合播种牧草生长,如果降水不足以保证牧草出苗和正常生长,则应有灌溉条件。
4.2 草种选择
根据科研实验数据和其它可靠依据,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适宜草种和品种,并采用经过授权检验部门认证的合格种子。
4.3 土壤测试
建植前对土壤氮、磷、钾及有关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试,或查阅当地土壤调查资料,了解土壤养分水平,以便制定施肥计划。
4.4 草地规划图
应包括草地的地理位置、面积、类型等相关信息。
5 围栏建设
人工草地围栏建设可在地段选择后进行,也可在播种后进行,围栏建设应符合《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
6 地面处理
6.1 耕前土壤及表面处理
6.1.1 酸性碱性及盐渍化严重的土壤,都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满足牧草及饲料作物生长的需要。一般盐碱地可采用灌水洗盐碱、排盐碱;酸性土壤施石灰改良;碱性土壤施石膏、磷石膏、明矾、绿矾、硫磺粉改良。
6.1.2 有地表积水的应开沟排水。
6.2 耕作及基肥施用
6.2.1 在耕作前或耕作过程中,有条件的应施基肥,有机肥20000~30000kg/hm²。
6.2.2 土壤耕作视具体立地条件及有关技术要求采用常规耕作或少耕。
要求土块细碎,地面平整。
6.2.3 免耕:在地面有残茬、立枯物等覆盖,或在南方土层较薄、坡度较大、天然草被茂盛,用除草剂连续处理2~3次,待枯死的草已处于半分解状态时,可用免耕机播种或直接播种后结合蹄耕覆盖。
7 播前准备
7.1 播种材料的准备和处理
7.1.1 播种材料的准备
7.1.1.1 播种材料选择的原则
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应性强、应用效能高的优良牧草品种;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无性繁殖材料要求健壮、无病、芽饱满,就近供种。
7.1.1.2 混播组合的原则
在符合播种材料选择原则的基础上,还应遵循如下原则:牧草形态(上繁与下繁、宽叶与窄叶、深根系与浅根系)上的互补;生长特性的互补;营养互补(豆科与禾本科);对光、温、水、肥的要求各异。
7.1.2 播种量
7.1.2.1 牧草种子播种量的计算
(1)单播播种量的计算
理论播种量(kg/hm²):田间合理密度(株/hm²)X千粒重(g)÷10²
实际播种量(kg/hm²):=
(2)混播播种量的计算
K=
式中:K——每一混播成员的播种量(kg/hm²)
H——该种牧草种子利用价值为100%时的单播量(kg/hm²)
T——该种牧草在混播中的比例(%)
X——该种牧草的实际利用价值(即该种的纯净度X发芽率,%)
一般竞争力弱的牧草实际播种量根据草地利用年限的长短增加25%~50%。
(3)常用牧草参考播种量(见附录A.1)
7.1.2.2 无性繁殖牧草参考用种量(见附录B.1)
7.1.3 种子处理
7.1.3.1 破除休眠
(1)对豆科牧草的硬实种子,通过机械处理、温水处理或化学处理,可有效破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
(2)对禾本科牧草种子,通过晒种处理、热温处理或沙藏处理,可有效地缩短休眠期,促进萌发。
7.1.3.2 清选去杂
采用过筛、风选、水漂、清选机破碎附属物等对杂质多、净度低的播种材料在播前进行必要的清选,以提高播种质量。
对有长芒和长绵毛的种子,将种子铺于晒场上,厚度5cm~7cm,用环行镇压器进行压切,而后过筛去除。也可选用去芒机去除芒和长绵毛。
7.2 根瘤菌、黏合剂、干燥剂、灭菌剂、灭虫剂的准备
首次种植的豆科牧草播种时必须接种根瘤菌。根瘤菌剂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液体菌剂要求活菌数5亿/ml以上,有效期3~6个月;固体菌剂要求活菌数1亿/g以上,有效期6~12个月。黏合剂一般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树胶、木薯粉、胶水等;干燥剂用钙镁磷肥;还可准备灭虫剂、灭菌剂。
8 播种
8.1 播种期选择
播种期安排在雨季来临前。
8.1.1 春播
北方以春播为主,以保证牧草和饲料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期,一方面可获得高产,另一方面有利于多年生牧草越冬;南方各地均可春播,但春播杂草危害严重。
8.1.2 秋播
南方以秋播为主,但在局部海拔较高地区,霜期到来前1个多月播种。
8.2 包衣拌种及根瘤菌接种
8.2.1 将粘合剂与根瘤菌剂(禾本科牧草无需根瘤菌)充分混合,用包衣机将混合液均匀喷在所需包衣的种子上;也可用手工混合均匀,手工包衣;常见豆科牧草的互接根瘤菌(见附录C.1);
8.2.2 喷入细粉状的干燥剂、肥料、灭菌剂和杀虫剂等材料(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后就不加杀菌剂),迅速而均匀地混合,直到有初步包衣的种子均匀分散开为止;豆科牧草种子根瘤菌接种包衣配方(见附录D.1);
8.2.3 低温鼓风快速干燥,温度一般在40℃以下;手工包衣的种子一般随包随播,不进行干燥也不能保存,不用于飞机播种。
8.3 播种方式
8.3.1 种播播种方式
8.3.1.1 穴播
在行上、行间或垄上按一定株距开穴点播2~5粒种子。
8.3.1.2 条播
按一定行距一行或多行同时开沟、播种、覆土一次完成。
(1)同行条播:各种混播牧草种子同时播于同一行内,行距通常为7.5~15cm。
(2)间行条播:可采用窄行间行条播及宽行间行条播,前者行距15cm,后者行距30cm。人工或两台条播机联合作业,将豆科和禾本科草种间行播下。当播种三种以上牧草时,一种牧草播于一行,另两种分别播于相邻的两行,或者分种间行条播,保持各自的覆土深度。
也可30cm宽行和15cm窄行相间播种。在窄行中播种耐阴或竞争力强的牧草,宽行中播种喜光或竞争力弱的牧草。
(3)交叉播种:先将——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内,再将一种或几种牧草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一般把形状相似或大小近等的草种混在一起同时播种。
8.3.1.3 撒播
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并覆土。
8.3.2 营养体繁殖牧草的播种方式
8.3.2.1 穴播
指在行上、行间或垄上按一定株距开穴栽植1~2个种苗或插条。
8.3.2.2 条播
按一定株距和行距一行或多行同时开沟栽植种苗或插条。
8.3.2.3 撒播
把营养体繁殖材料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并覆土。
8.4 覆盖与镇压
8.4.1 覆盖
播种后要覆土,覆土深度(见附录A.1、B.1)。种子特别细小时,为避免覆土过深,一般采用糖地覆土。
8.4.2 镇压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播后镇压对促进种子萌发和苗全苗壮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湿润地区则视气候和土壤水分状况决定镇压与否。
9 管理
9.1 苗期管理
9.1.1 破除地表板结
出现地表板结,用短齿耙或具有短齿的圆镇压器破除,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轻度灌溉破除板结。
9.1.2 间苗与定苗
9.1.2.1 在保证合理密植所规定的株数基础上,去弱留壮。
9.1.2.2 第一次间苗应在第一片真叶出现时进行。
9.1.2.3 定苗(即最后一次间苗)不得晚于6片叶子,进行间苗和定苗时,要结合规定密度和株距进行。
9.1.2.4 检查出苗成苗情况,对缺苗率超过10%的地方,应及时移栽或补播。
9.2 杂草防除
通过农艺方法或化学方法及时防除杂草。
9.3 追肥
9.3.1 苗肥
在3~4片叶时要及时追苗肥,一般使用尿素,75kg/hm²。
9.3.2 追肥
原则上在每次利用后都要追肥,追肥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土壤分析和牧草生长发育情况确定。一般禾本科草地以氮肥为主;豆科草地以磷钾肥为主;混播草地以复合肥为主,施用氮肥应避开豆科牧草快速生长期,以免抑制其根瘤菌固氮。
9.4 中耕与覆土
北方干旱寒冷地区,中耕覆土有利于多年生牧草越冬。
9.5 灌溉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牧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确定草地是否需要灌溉,需灌溉的牧草种(品种)在无灌溉条件的地方不宜栽培。在北方,牧草返青前、生长期间、入冬前宜进行灌溉。南方在春旱、伏旱、冬早期间宜灌溉。
9.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10 利用
10.1 刈割
刈割的留茬高度按具体牧草的利用要求执行。一般中等高度牧草留茬5cm,高大草本留茬7~10cm。
刈割的最佳时期,禾本科牧草是分蘖—拔节期;豆科牧草是初花期。
10.2 放牧
人工草地放牧应符合《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的规定。
11 建立草地档案
包括图件、草地类型(牧草种类组成)、建植方式、管理措施、利用方式、利用时间等信息。
12 检查验收
现场验收成苗率、盖度、产草量、组成、杂草等;检查档案记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表A.1 常见牧草参考播种量(kg/hm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表B.1 常见牧草营养体繁殖参考用种量(ks/hm2)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表C.1 常见豆科牧草的互接根瘤菌剂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表D.1 豆科牧草种子根瘤菌接种包衣参考配方(ks)
注:*包衣时使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浓度为4%
**包衣时使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浓度为2%